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禾磊藝術

第一輪 #公民社會

組長:孫啟榕

組員:吳思璇、陳青琳、黃金樺



社宅公共藝術在公民社會中的角色。公共性、開放性非常重要,核心思想是創造地區共同文化價值,扮演誘發對話的角色,創造社宅與周邊對話的可能。


1.藝術應做為持續的行動:可以是有形或無形


2.永續性經營需要「健全的資本生態鏈」:沒有商業機制,如何實踐永續經營?


3.公共空間的策略

有幾個地方可以被處理,包含公共空間、遊戲區、中介空間和色彩等。思考這些空間設計如何對應建築設計,或是公共藝術如何運用空間來經營社區、公民社會。


4.公共性和私密性

藝術家進社區做參與,可能有人不想有任何接觸,我們也需尊重每個人參與活動的意向。我們相信人,利用人的本性或是個人性格,也相信藝術的力量。


5.公民社會和藝術的關係

回到一個根本的提問:藝術可以作什麼?

社會住宅被貼上弱勢標籤,是臺灣的特別處境。即便透過論述講清楚這件事,裂縫依然存在。組員認為社宅公共藝術不僅在談論如何處理問題,更是透過藝術的力量感動彼此,讓被撕裂的社區與族群攜手往前共同生活。


6.公共不該是私人佔領的剩餘

我們希望公共是被大家共同建立出來的,不斷持續前進的空間。


小結:

很多機制或政策無法營利,經費只好不斷補助,沒有辦法培養人,也無法達到永續。


社宅空間的規劃處理要回應公民社會的需求,大家在公共空間會互相碰到、交流,空間創作如何對應到建築設計,公共藝術如何運用這個空間來經營社區、公民社會,需要策略和思考。


如北川富朗所言,我們要「相信人、相信藝術的力量」。撕裂的社區與族群,要靠藝術的力量來感動彼此,攜手共同生活。


期待公共藝術不只是單一的藝術創作行動,而是有不斷持續前進的空間,讓社會能一直感受到藝術──把我們彼此拉在一起的力量。



43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