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禾磊藝術

第二輪回饋與討論

殷寶寧

殷寶寧以下列幾點作為回應下半場論述的發表。

第一點,公共藝術機制執行的很多問題都是公部門的公共弊端,延續「法人」這點做為機制執行的解決方法之一,可能需要回到母法去處理。

第二點,城市策略應為大架構小策略,以大的架構方向,包以在地的執行策略,回應不同的地方需求。也希望藝術家藉由主動倡議的過程,提出自己想要的概念。

第三點,講述永續性的同時,須注意時間點的推移,不要忘記未來性。

第四點,社會面向的議題應以有效去解決問題而非簡化的救濟,同時回應在一個健全的資本生態鏈,不要害怕談論營利,將有形無形的資本都計算進去,以好的設計機制來操作。

第五點,公共藝術發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,必須思考每個地方不同的社會議題和需求,將公共藝術視為政策上的活棋。這樣議題挖掘公共藝術是一種社會設計,透過各種有創意藝術的方式去弭平社會問題,並強化公共性價值。


林靜娟

林靜娟認為公共藝術不再只是物件,而是建立在人的關懷、居民認同之上。設計上,應關乎生態環境、城市策略等,舉築空間計畫為例,應該與永續社區經營一起思考、一起規劃。

如華山綠工場的藝術行動,創造出社區認同,包含人與人、人與社區的連結,效果比許多永久性裝置藝術來得更好。在公共藝術之中,藝術家應跳脫以自己為核心,消除人與人的邊界,而非舉辦制式的民眾參與。

論及永續性,她提出面對社宅住民的流動,加上時代變動的加乘,一次性的計畫裝置等可能無法顧及往後變化。應設立長期機制,非一次使用完這樣的金額。而如何去面對非同溫層的人,面對不同的看法,也是一項課題。

19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