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禾磊藝術

第一輪 #城市策略

組長:林宜珍

組員:吳俊毅、邱俊達、景雅琦


成員首先分享各自對城市策略的想法,匯整出下面幾個面向:


1. 社宅公共藝術可能產生都市調節與補償的契機

他們分享一個實際執行的案例:規劃住宅時,將周遭自然環境引入社區大樓的一樓並對外開放,外部的人來這有如走入自然空間。這引發一種想像:都市建設的過程奪走了很多自然環境生態,我們能否在建設過程中產生一種補償機制,盡到都市發展的責任,將自然償還回來,這回應了子議題提到的城市保育。


城市策略上,社宅的公共藝術行動若能發展出補償策略,其範圍不應侷限在社宅基地,更要關照周邊鄰里,讓社宅與周邊社區融合,消彌內外族群的界線。


2. 城市意象的塑造與公共藝術的關係

傳統公共藝術被看作是形塑城市意象的指標,但是,現階段比起物質性表達,更重視生產過程。是否有政策或機制來協助在地民眾提早參與公共藝術的生產,而非只是完成的作品或藝術家定好的計畫。


除了藝術品,知識生產的過程同等重要。參與社宅公共藝術的過程,可以挖掘城市過去的歷史、背景,產生新的身分認同,完成的作品跟地方會產生自明性。不同的基地與案例,將發展出差異與多元化,回應了都市現實的多元面貌。


綜合以上契機,看似硬體的城市策略討論下,社宅公共藝術更涉及我們想形塑何種新的「都市人」、「臺北人」策略。

29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